12日,記者時租空間從太原理工大學獲悉,在日前舉行的2024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南極清潔能源利用技術十二年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發布。
《綱要》立足國家極地戰略重大需求,歷時兩年編制完成,將為南極清潔能源裝備、系統、運維等關鍵技術研發提供方向指導,建立健全南極能源清潔利用技術體系,為我國率先建成南極科學考察清潔能源供給系統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人類開展南極考察活動已有300年歷史。相關統計顯示,目前國際南極考察活動中共有31個國家以及少數國際組織在南極先后建立有90多個科考站,其中常年科考站個人空間40多個。
《綱要》指出,隨著南極科考活動的深入開展,以傳統燃料為主的南極能源體系已不適應發展需求。但事實上,世界各國在南極科考站的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燃油為主,清潔能源技術利用滯后日益成為影響世界各國南極活動發展的重要因素。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清潔能源首席科學家、太原理工大學校長孫宏斌介紹,南極地區風光潛力巨大,近年來世界各國在南極清潔能源發展領域不斷探索。到目前為見證止,全世界已有29個南極考察站安裝了清潔能源發電裝置,一半以上采用太陽能或風能形式。但由于尚缺乏針對南極環境特點的清潔能源技術系統性應用開發,在安全穩定運行方面還無法真正替代傳統能源系統,這使南極清潔能源利用長期處于嘗試階段。
針對目前南極清潔能源利用技術存在的難題,《綱要》從裝備技術、管控技術、運維技術、共性技術四方面展開論述,從需求分析和技術要點等方面提出解決方向。
為實現南極清潔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綱要》提出,以2025小樹屋年、2030年、2035年為重要小樹屋時間節點,劃定初步轉型期、加速推進期、鞏固完善期“三步走”的發展路徑。到2025年,全面突破清潔能源裝備與系統在南極極端環境下的適應性難題;到2030年,全面完成我國南極考察站清潔能源利用的轉型升級,基本實現安全高效、綠色便捷、設備可靠、多能互補、智慧融合的目標;到2035年,形成完備的南極科考站清潔能源供給技術體系,助推我國南極考察事業邁上新臺階。
據悉,《綱要》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組織,太原理工大學牽頭,孫宏個人空間斌作為首席科學家,聯合山西共享會議室省能源互聯網研究院、中電科十八所、清華大學等12家相關領域團隊共同編制。